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20-06-26 22:42 作者:武汉中职学校招生信息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教育部专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思路、新措施和新方法。

  多年来,东风汽车公司借鉴德国“双元制”培训模式,从职业教育的应用性特点出发,始终注重依托行业企业,全过程、全方位、零距离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现将我校开展校企合作情况向大会做以汇报。

 一、项目概况

  我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探索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引进“双元制”之初,可谓内涵丰富、基础扎实。学校依托东风汽车公司,运用“双元制”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比较早,有多年校企合作的良好基础。引入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而“双元制”则是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的成功典范。学校以实施校企合作为基础,积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胆探索与实践,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探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校企合作基本做法

  多年来我校长期与企业合作,组织大量专业师资对市场进行反复调研,并深入到企业中找到市场和企业最需要的专业,根据多年的企业培训经验,以及我校现有软硬件条件,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认真开展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实践活动,基本形成了以“相互需要,互惠互利,互相参与,互相依存”为主要标志的产学结合、半工半读、校企一体化教育的办学模式。

  1、编制校企合作工作实施方案。学校成立了校企合作部,在总结学校前几年开展工学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兄弟学校好的做法与思路,编制了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施方案》。方案共分10个部分,分别是工作计划、方案总则、工作流程、信息沟通办法、学生守则、教师工作职责、实习协议、奖惩办法以及学生实习手册和教师工作手册。方案基本覆盖了校企合作工作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和内容,从制度、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方面对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进行了规划设计,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逐步规范成熟,对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具有指导意义。

  2、开展市场调研和市场拓展。根据我校专业层次特点和学生工学结合时间、要求等情况,组织人员对十堰地区的企业进行调研访问。先后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实业公司、民营企业调研,了解各企业生产特点、工作岗位情况,并一一向企业推荐我校学生,介绍我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思路与想法,截止目前共与近40家企业建立合作意向,可提供实习岗位800个左右。针对专业特点,我们还在广州珠三角、上海长三角的部分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可提供电工电子、模具类专业实习岗位400余人,基本能满足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需求。

  3、加强实践环节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工学结合的一大难点是学生管理,我们在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又具有人性化的岗位实习管理体系,即尊重学生,尊重学生选择企业岗位的权利,在学生下企业前开展企业岗位讲评,描述企业岗位工作状况,讲清企业要求,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习岗位,并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守则,讲清校纪校规与学业成绩和学生就业推荐的关系,使学生提高对企业实习的认识,提高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另外,我们还根据具体工作情况,从企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已退休的中层干部担任实习指导老师,这些老师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懂一些管理知识,有一定组织能力,对学生有耐心、有爱心,无论是从经验上、心理上,企业和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

  4、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是使学生养成良好职业道德和严谨工作作风的基础。我们注重对学生开展质量、安全、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主动适应企业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切实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生产安全等工作,为参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劳动报酬和保险,建立健全学生实习期间的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保险制度。学校建立了三层次安全教育制度,学生下厂前,由学校开设安全教育教室,通过讲座、报告、展版等形式,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每一批下厂实习学生都要进行3-4学时的安全教育和动员会,内容主要有企业工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社会治安消防教育等。学生下厂后,由企业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针对性安全生产教育;学生下厂期间每天上班前开展岗前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安全教育内容的学习,学生安全意识得到加强,基本杜绝重大设备、人身事故的发生。

  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形式

  1、工学交替型。 即“工”在企业,“学”在学校,学生实行半工半读。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地、设备和实训教师,学校按照不同学习阶段,安排学生多次下企业顶岗实习。这一模式以学校为主,企业成为学校固定的实习基地,实习的内容、时间段多按学校教学需要协商。这种方式主要运用于日常教学计划安排。

  2、学企合一型。即学校按企业的要求构建专业教学体系,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同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步,学生毕业与上岗就业同步。这一模式以企业为主,要求学校成为企业固定的培训基地,教学实习内容安排多按企业生产需要协商。

  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在培养目标上,实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由于在企业的多个岗位进行了锻炼,学生把学校所学的知识和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未来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在教学改革上,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订单式培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具有战略眼光,特别是对于新增劳动力,很多企业由被动选择转向了主动开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采用学校和企业双方协商制定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积极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合作和共建,逐步形成一批不同类别、各具特色的订单教育,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发展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新路。

  3、在学生教育上,实现了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零对接”。校企合作、半工半读模式除了在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上充分体现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意向外,还将企业文化导入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使企业精神、使命、远景、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之中,使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文化圈,使输出端的学校管理与输入端的企业管理同步,紧密衔接,使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受到企业的欢迎。

  五、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取得的成效

  1、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成长。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动学科专业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具备前瞻性。按照校企合作模式开发出来的新专业,注重教和学的过程,其培训内容和方式适应经济发展要求,适应企业技术需要,所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业欢迎。

  3、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实训基地建设。职业学校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需要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校企资源共享,促进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提高创造了条件。我们选择生产规模较大、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作为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获得企业大量的新设备用于学生技能培训,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参数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用于教学之中。学校既减轻了设备投入负担,也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人才。

  4、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多方共赢局面。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了“三受益、五满意”。所谓 “三受益、五满意”是指: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办学有活力,学生有能力、企业有效益;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对学校来说,能进一步实现培训的教学环节和企业实训环节的有效衔接,完善和健全培训环节的过程控制,解决了实训阵地设备不足的问题,及时适应企业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拉动了招生就业,办学有活力;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实践,对现代化工厂员工的基本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在实践中启发、训练创造性思维,提高敬业合作意识、自律意识,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和签订的合同不同,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从企业获得600―3000元的不同报酬,能够减轻家庭负担,为困难学生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的问题,家长满意;对企业来讲,将员工的岗前培训前移至职业学校,不仅减少了培训成本和时间,也有效的提高了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进一步了解了接受培训的新员工的基本情况,减少流失率。校企合作实现了社会、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5、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学校国际合作。通过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教学培训方法,引进更多更好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推动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校事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