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产学研

发布时间:2023-02-28 19:40 作者:武汉中职学校招生信息

认识机器人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高新技术于一体,技术附加值很高。对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原材料消耗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等诸多领域中。

 

【专业简介】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集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在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生产制造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自动化类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是瞄准国际前沿高技术发展方向及“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创新产业群,有着广阔的前景和迫切的人才需求。

 


工业机器人应用趋势和市场前景:

中国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业的高速发展,全球产销量第一大国,每年新增的工业机器人台数以及总拥有量都在快速增长。从汽车制造业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机器人的数量来看,日本1710台、意大利1600台,法国1120台,西班牙950台,美国770台,英国610台,瑞典630台,而我国还不到90台(汽车产业职工人数约为356万,参见汽车工业协会200811月数据)。由此可见,我国汽车工业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远未饱和。仅我国汽车工业就存在一个庞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如果考虑到我国还有正在振兴和大力发展的医药、食品和电子行业整个制造业的需要,工业机器人市场则更加庞大。

人才需求前景

机器人制造厂商:需求机器人组装、销售、售后支持的技术和营销人才。

机器人系统集成商:需求机器人工作站的开发、安装调试、技术支持等专业人才;

机器人的应用企业:需求机器人工作站调试维护,操作编程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技术人才。

按照目前中国机器人安装量的增长速度,需求已经早处于干渴的状态。

 

就读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优势:

1、工业机器人专业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先进科技技术,前景无限。类似10年前数控技术的应用,今天基本普及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流生产设备和技术。

2、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稀缺,本专业为机器人厂商和客户直接提供综合素质良好的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

就业岗位及前景:(以下为目前行业薪资水平,供参考)

技术路线: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初期月薪3500元,成熟期5500-8000元。

机器人调试与维修:初期月薪3500元,成熟期6000-8000元。

工作站设计与安装:初期月薪6000元,成熟期8000-20000元。

销售路线:机器人销售与客服:初期月薪3500元,成熟期6000-20000元。

 

就业前景及单位:

毕业生主要在ABB、库卡KUKAFANUC那发科、安川MOTOMAN、松下、OTC等知名机器人厂商、合作伙伴(集成商)、应用客户单位工作。涉及行业主要是: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机械制造、电子器件、集成电路、塑料加工、石化、轻纺和烟草、食品行业等较大规模生产企业。主要体现在弧焊、点焊、装配、喷涂、搬运、上下料,再次是包装、分拣、码垛、拆垛、涂胶等机器人的技术应用。

工作单位:通用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东风裕隆汽车公司;奇瑞汽车公司;本田汽车公司;比亚迪汽车公司;现代汽车公司、长安汽车公司;神龙汽车公司、法雷奥、博世、三一重工、施耐德等汽车整车及其零部件厂商…….

富士康集团、三星、西门子、乐金飞利浦、上海广电-NEC、京东方、TCL、苏泊尔、格力、海信……

雀巢、哇哈哈、蒙牛、伊利、可口可乐、康师傅、达意隆包装、紫江包装、武汉卷烟厂……

 

 

 

工业机器人专业学习目标及保障

 

培养目标:

1、从事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调试与维修,以及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安装等。

2、从事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推广与售后技术支持;

3、从事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操作与维护;

主干课程:

机械制图、电路基础、金属工艺学、焊接工艺学、AUTOCAD、电子技术基础、机制工艺与机床夹具设计、工厂电气控制技术、PLC控制系统应用与维护、电机及应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力学、Pro/E三维机械设计、数控机床应用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工业企业管理、机电产品市场营销、工业机器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实操与技巧、ABB机器人维修与编程、ABB机器人工作站设计

主要实训:

机械制图实训、电子实训、金工实习、焊接实习、电工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数控加工实训、工厂电气控制技实训术、PLC与自动控制实训、ABB机器人操作实训、ABB机器人编程实训

【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实行“校企合作·项目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互利共赢为纽带,校企深度合作共同确定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培养任务;以典型项目为抓手,搭建课程平台,重构课程内容,主导课程实施;以职业岗位标准为依据,鉴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专业建设成效。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岗位主导设置课程,项目载体重构课程,任务驱动实施课程, 职业标准评价质量。